
1、报考985热门专业要谨慎!今年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比三年前要大得多。
2、自考生不要幻想调剂,只有一次机会。你可以去看看,即使是一个b区二本学院,调剂要求也是全日制本科。
3、专硕成功概率比学硕大。学硕导师更在意你本科阶段的学术素养。另:学硕缩招中..专硕扩招中..
4、复试面试之前没人知道你是自考生。但复试面试提交材料那一刻,是肯定瞒不住的。
5、能不跨专业就不跨。虽说现在流行这个,但咱们基础差,跨专业无疑给了别人更多质疑的机会。
6、学会搜集信息。不要指望什么都有人告诉你。考研帮,贴吧,qq群,知乎,b站,知网,研招网,目标院校官网,都要去看。
7、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选一个自己蹦一蹦能够得着的院校,不自卑,不骄傲。
8、双非一本是大多数自考生考研的首选。如果感觉自己不是很厉害,只想有个学历,摆脱之前的标签,这类院校应该是首选。
9、想考哪个院校,就先去他们研究生院官网,找到往年录取名单,看看最低和最高录取分数,预估一下难度。
10、招生人数只有几个人的专业要谨慎报考,要去认真查阅报录比,生源情况等等。

11、出身低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实力,而实力可以弥补出身的不足。
12、对与咱们自考生,考研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13、你无法忍受孤独,就不要去追求梦想。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要全力以赴。
14、要学会走在别人前面,看两步看三步。要学会笨鸟先飞,也要学会忍耐与坚持。
下面是我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对自考生考研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1、自学能力
自考没有老师,没有校园,全靠自己啃教材,刷题,背书,或者去网上找视频来看。制定计划,搜集信息,这些技能我们不缺。我认为自学能力是自考生学到最宝贵的能力,受益终身。
2、坚定的决心
网上天天一堆二三本毕业生吵着找不到工作,都没有想过我们自考生更惨。所谓知耻而后勇,决定考研的自考生,一般都有誓死上岸的决心,这股劲儿很重要。
3、自律能力
自学考试是举手制,任何事都要自己主动,从报名到申请毕业,到论文答辩,你不主动申请,没人搭理你。自己还需要制定计划,搜集信息,这练就了自考生强大的自律能力。
自己自学通过考试的同学,自律方面一般要强过很多统招大学生。
1、基础差
嗯,这不得不承认,在本科阶段,甚至中学阶段,我们都落后了。
2、信息闭塞
应届本科生考研,有同学一起,有老师指点,甚至在本校里面就能找到上一届学长学姐取经。
但咱们自考生,身边同路人很少,想学经验,只能在网上到处找靠谱或者不靠谱的学长学姐,在海量的信息中艰难摸索。

1、避开名校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建议自考上去报考985院校的。以今年的情况来看,能考上211的自考生,已经是非常非常厉害了。
2、避开热门专业
用报录比来衡量一个专业是否热门,是比较客观的。一般来说,报录比在5:1,是很正常的现象,可以说难度不是很大,属于平均水平。
如果是8:1;10:1甚至更高,就要谨慎啦,这种情况往往优秀的考生很多,要认清自己的水平。
另外,复试比例也值得重视。一般来说,1:1.5以内的复试比例都是比较正常的;再高就要谨慎啦。
3、努力依然可以
即使考研难度在逐年增加,然而不可否认,每年都有自考生考上的例子。19年就我知道的,就有5个。
合适的定位+正确的方法+努力=成功。
1、竞争增大
报名人数增多,二战三战考生增多。这是客观现实,我们没有办法。
2、考试难度增加
考研是选拔考试,考的人越多,试卷难度越大,因为要筛选人才。一般来说,英语和数学是刷人的科目,基础不好的同学需要早点开始准备。
3、院校政策收紧
由于报考人数增加,生源充足,因此学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对专科生、非全日制考生进行限制。比如河南师范大学绝大多数专业从2018年就不招同等学力考生了。
另外,好学校加大了推免比例,这等于变相缩招。进一步挤压了自考生的生存空间。
所有这一切,都对自考生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加油,自考生,希望未来能看到你也来这里传递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