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学生作为考研的主力军,每天面对的压力主要有三个来源:课内学业、考研、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虽然可以在大三时就开始思考和确定选题,但紧急程度不如课内学业和考研。但是在考研和课内学业这两者之间,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平衡:顾了学业,就会占用备考时间;忙于备考,就会耽误课业学习。
如果在座各位读者确实正在经历考研和课内学业之间的艰难选择,那么首先笔者要说的是,不要慌张,也不必觉得焦虑,因为每个大三的学生都会经历这个时期。不同学校在大三、大四时期的排课不同,有的学生在大三时课业较少,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备考考研;有的学生大三仍需奔波于课堂,复习考研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
如何平衡考研和课内学业之间的关系?第一点就是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自乱阵脚。况且除了考研和课内学业,大三的学生还会面临实习的问题。当然,笔者曾在以前的文章中针对实习和考研冲突这个问题提过建议:如果学校要求实习学分,那么学生要么在备考考研之前解决实习,要么想办法弄到一张实习证明。
第二点是正确判断是否有必要为了考研而放弃校内课程。
事实上,说是“正确判断”,但判断的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对课内学业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基础扎实,后天努力,即便缺课几次,也可以保证总评通过,这种学生就可以考虑是否要逃课去复习考研;而有的学生上课接收知识的效率有待提高,如果缺勤逃课,很可能导致期末挂科,这种学生当然不能考虑逃课,但他又需要时间准备考研,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只能牺牲其他时间——比如休息时间——来学习了。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部分课程都设置了对缺勤次数的考核,比如缺勤三次就会直接取消期末考试的资格。一名学生无论有多厉害,也不可能在期末零分的情况下总评及格,所以同学们在考虑逃课与否的时候,也要数着自己的缺勤次数,毕竟研究生的录取要建立在本科生的毕业之上。
第三点是将不同事件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划分与取舍。
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这两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在之前一篇介绍高效复习方法的文章中,笔者曾引用过一个名为“四象限法则”的复习方法,这个法则就是将不同事件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划分,根据轻重缓急决定做事的顺序。
根据今天的题目举个例子。A正在自习室复习考研政治,他无意中瞥到旁边学生桌上的教材,突然想起明天的早课轮到他做presentation。那么此时,A是应该继续复习政治,还是应该打开电脑为presentation准备ppt?当然准备ppt,因为如果明天拿不出ppt,A不仅会打乱老师的授课计划,还会影响老师对自己的印象分,进而影响平时成绩。
若想做到兼顾考研和校内课程,确实有点困难,甚至可能由于三心二意而导致效率低下。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既然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二者兼顾,那么学生应该考虑的就是把时间花在哪里才会比较值。
你好,我是一川心流研学中心,是国内最大的连锁自习室孵化中心,旗下有成都柿柿自习室,河北喜阅自习室,湖北及第自习室,河南金榜题名自习室,广州朝夕自习室等百余家分店拟于两年内实现[百城千店],开启空间消费新概念,引领小微创业新方向。
欢迎加微信【yuyu6n】,后台输入「资料」,免费领取万字「自习室开店手册」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