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考试内容及形式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材料字数约7000字。
二、题型题量及评分标准
申论主要考综合应用能力,题型一般有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公文写作)和申发论述,部分岗位可能只考归纳概括或提出对策。
1. 归纳概括(一般以主观题形式出现,需要概括主题、问题或原因等)
评分标准:得分点主要有材料的主题或中心、材料的内容、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等。每道题目分值基本固定,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一般分为4分、5分、6分等。
2. 提出对策(针对问题或情况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得分点主要在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常见为“踩点给分”。
3. 综合分析(对材料的某种观点或现象进行点评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评分标准:根据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基本同提出对策。
4. 贯彻执行(常见为公文写作,如讲话稿、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等)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格式的正确性和内容合理性进行评分。
5. 申发论述(按照给定题目或范围的论文写作)
评分标准:根据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由于作文的字数要求比较高(一般不少于1000字),因此,这类题型一般是申论试卷中的难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重点能力和技巧
1. 阅读理解能力: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关键信息,把握材料主题和内容。
2. 综合分析能力:考生需要理解材料中的各种关系,如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等,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3. 解决问题能力: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表达。
4. 文字表达能力:考生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在写归纳概括和提对策时尤为重要。此外字数也需控制好。
对于不同的申论考试,大纲和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考生需要关注每年的考试大纲和形式,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