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务员面试中,很多考生都面临着在不会答题,或者答题没有逻辑和层次的问题。这里,向各位考生介绍6种比较常用的答题方式。

一、借题发挥法
借题发挥是公务员面试演讲中最基本的方法,它的要诀是“媒介+联想”。即兴演讲中的“媒介”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语言(名言、警句、寓言、格言等)、环境等其他对象。主要用于回答思维能力题中的格言、警句等题型。或者,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岗位的实际,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来阐述论证。
比如:你是怎样看待警察这个职业的?你就不能光讲警察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这些相对理论的东西,还要借题之意,向考官讲述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警察形象,分析他们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所作所为,颂扬他们用生命来践行“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平凡人生。最后,还要联系自己该怎么向他们学习,如何立足平凡岗位为老百姓做好服务工作,不辜负头上的警徽和警察的使命等。这个题目应该说容易借题发挥。下边这个题目就困难一点了,
比如:你是怎样理解“有一种倒下叫站立”这句话的。看上去很抽象,题意是隐藏在背后的,你必须通过联想才能实现题意的外化。其实,你只要联想到警察的牺牲或者为人民流血牺牲的先烈,就可以回答好这个题了。当然,像这个题目涉及的理论点是很多的,你都必须联想到。比如:理想、信念、宗旨、世界观、责任、使命、真善美、假恶丑等。

二、提纲挈领法
面试时先举出一个成语、俗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接着就以它为红线,进行层层阐述。这种方法适合于思维能力题。也比较适合于那些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强的考生。这种方法能充分展示考生广阔的知识面、驾驭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面试演讲中考生要做到打得开、收得住,发挥的空间要大,有点像写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三、平中见奇法
即对一个考官提出的问题赋予新的解释,或经过“加工处理”使其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含义。让考官觉得考生回答的问题很机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他就会对你刮目相看。这种方法适合于考生回答考官追问问题时运用;这种方法适合于那些“太有才”的考生,想象力要特别丰富,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四、“三步法”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内容全面,有因有果,事中有理,理中见事,富有逻辑。这种方法适合于工作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敬业诚实等类问题,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考生。一般不会出现思维和逻辑混乱或者逻辑消失。
五、结构法
回答问题采用点子式,显得条理清楚,逻辑清晰,易于表达。比如:1.2.3……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回答工作能力题、思维能力题、应变能力题、交往能力题、敬业诚实题、求职动机题。这种方法对于逻辑能力弱的考生不适合,运用这种方法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逻辑消失、思维混乱。有的考生在面试演讲过程中,会出现逻辑消失,忘记自己讲到第几了,或者思维混乱出现了不知道接下去该讲什么内容的“悲惨”现象发生。

六、“四步法”
又称“启承转合法”,这种方法重点适合于思维能力题中的格言警句和抽象思维较强的题型。面试演讲时,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第一步是“启”,讲逻辑(概念、定义、界定题目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逻辑判断。第二步是“承”,讲理论(思想、理论论据、论证),做出理论判断。第三步“转”,讲事实(包括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美与丑、事实论据、事实胜于收得住,发挥的空间要大,有点像写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以上就是公务员面试中,比较常用,而且比较有效的6种答题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独立的,很多情况下,要进行综合实用,互相贯通,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欢迎留言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