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研有意义吗,很真实的考研二战的意义解析
一天,一个考研失利的毕业生来咨询,自己想读研,主要原因是觉得大学混了四年毕业,专业知识啥也没学到,简历空空,找工作应该不会有啥好机会,自己也不想太早工作。这次考研由于复习情绪状态起伏,以及复习开始的晚的原因,成绩不理想。成绩出来后,跟家里商量,父母非常支持自己继续二战考研,但是自己有一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去、划不划算。

要讨论划不划算,势必要去了解除了二战考研,应届毕业生还有那些选择,这也是非常多家长根本搞不清的问题。在是否二战考研的问题上,家长往往比毕业生更坚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知道读研意味着更高的平台、更好的机会、更多的好处,但不知道考研的激烈竞争、三年读研的痛苦、二战的巨大压力以及不考研毕业生还有那些机会可以选择。
从理论上讲,大三或大四(五年制)的时候选择备考研究生,对于任何应届毕业生来说,都是一笔比较划算的投资,考上可以在内卷严重、竞争激烈、学历要求高的社会里占得先机,考不上也顶多只是错过了秋季招聘,还有一个完整的春招机会等着自己。
二战考研呢?首先,从最优结果来看,无非是二次成功考取理想的院校,那就意味着本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等于是延长到了四年,多一年时间,从时间成本和收获来看,大概率还是划算的,这也是所有家长和毕业生想要二战的最重要原因,坚信二战一定会成功,毕竟多了一整年的复习时间和经验.
但是,最优的状况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由于二战考研巨大的心理包袱,成功率一直不如应届生,从结果来看,二战完全失败或者部分失败需要调剂录取,才是常态。从应届生毕业后的发展上来看,二战失利学生面临的不只是“消失的一年”,更需要面对失去校园招聘优质就业机会的窘境,也就意味着,本来考研是希望一个更高平台,多花一年时间二战考研后,收获一个更差开局,与此相对的还有自己的同学毕业后工作的也许已经事业上有所收获。所以,负责任地讲,对于一个单个的个体,你很难评价这件事划不划算,但是从概率上来讲,面对考研二战这样一个群体。里面大部分人都是不划算的。
此外,不少考研人的长期规划,并不是要在专业上进行多么深入的研究,更多的是希望毕业后有一份更稳定的工作,这从研究生公务员报考比例更高上可以看出一二。从长远目标看寄希望于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考研失利后备战公务员考试其实更划算,与其花一年时间备战学习难度更大的考研,不如花一年时间安心考公。而且大部分公务员岗位工作年限比学历意义更大,多花几年在研究生考试和学习上,不如早点进入公务员单位熬资历。
大家觉得考研二战到底划不划算呢?
你好,我是一川心流研学中心,是国内最大的连锁自习室孵化中心,旗下有成都柿柿自习室,河北喜阅自习室,湖北及第自习室,河南金榜题名自习室,广州朝夕自习室等百余家分店拟于两年内实现[百城千店],开启空间消费新概念,引领小微创业新方向。
欢迎加微信【yuyu6n】,后台输入「资料」,免费领取万字「自习室开店手册」一份。